回火和退火

EMA Indutec 的创新热处理技术

最先进的淬火和回火技术

淬火是一种热处理,可使钢变得坚硬耐磨。

特别是对易磨损的工具和部件进行硬化处理。

硬化包括几个工作步骤:

  • 首先,将模具加热到硬化温度,必要时将模具保持在这一温度。
  • 然后进行淬火,即浸入水或油中。这使钢变得非常坚硬,但同时也变得脆而易碎。
  • 因此,工件随后要进行回火,即加热到回火温度。一般来说,回火的目的是提高淬火部件的变形能力,降低开裂风险。
  • 然后让工件在空气中冷却。


加热时,体心立方铁素体晶格转变为面心立方奥氏体晶格。
晶体中心的空隙被一个 C 原子占据。如果奥氏体钢快速冷却(淬火),面心立方奥氏体晶格会突然坍缩为体心立方铁素体晶格。位于中心的 C 原子来不及移出晶格。晶格中心现在多了一个 C 原子和一个铁原子,这使得晶格发生了强烈的扭曲。结果形成了一种针状结构,称为马氏体。马氏体非常坚硬但很脆,只有在钢中含碳量至少为 0.2% 的情况下才会出现。在某些高合金钢中,在空气中冷却已导致马氏体的形成。

采用最新的感应技术进行精确高效的退火处理

退火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对工件进行热处理,同时考虑到特定的保温时间和随后的缓慢冷却。

下列退火工艺是有区别的:

  • 正火主要在部件热成型后进行。正火的目的是获得细粒度的铁素体-珍珠岩微观结构。这使得粗粒度和不均匀的微观结构转变为新的、均匀的精细结构。根据 C 含量的不同,退火温度为 750°C 至 950°C。
  • 去应力退火用于减少工件在冷成形、结构转变、热应力或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。去应力退火通常在 550°C 至 650°C 之间进行,需要足够长的保温时间和随后非常缓慢的冷却。微观结构或机械性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。
  • 软退火是指在 680°C 至 750°C 的温度下退火,然后缓慢冷却,以达到尽可能软的状态。其目的是生产粒状珠光体,这种软结构为无屑成型和机加工提供了最佳的加工性。
  • 再结晶退火用于将冷成形变形的微观结构恢复到未变形的微观结构。
  • 扩散退火是指在 1050°C 至 1250°C 温度下进行的长期退火。它用于减少铸造大型铁铸件时出现的浓度差。

了解有关高效回火和退火工艺的更多信息。

更多信息,请点击此处: